为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,持续推进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、持续化,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,市执法局打造“生态执法 兴绿建功”党建品牌,为市局“”总品牌下子品牌之一。今日起,本号刊登 “生态执法 兴绿建功”人物专题,旨在报道在上级党组的领导下攻坚克难、奋勇争先,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批典型事例,展现一批奋斗在生态执法一线的人物风采。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高精尖人才“李海民”的事迹。
李海民,1972年生,中共党员,2011年转业至本单位,现任南京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综合支队副支队长。转业前为空军气象学院一名教师,教授大气环境科学。
他身材高瘦,棱角分明,黑色半框眼镜架在笔挺的鼻梁上,浑厚的男低音依稀还能勾勒出当年在讲台上的风采。作为一名拥有25年党龄的老党员,工作中他总是吃苦在前、任劳任怨、勇挑重担、甘于奉献,做事雷厉风行,举手投足之间却透露出知识分子的儒雅与风度,已经分不出到底是部队锻炼还是党性使然。
实干为要胜于言。李海民转业时,正值南京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空白期,2011年,市环境监察总队(后更名为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)成立自动监控科,牵头全市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。考虑到工作艰巨性和专业性,李教授便成了新科室组建的不二人选,教学上的严厉转为了工作上的严谨。
越是艰险越向前。经过近十年努力, 南京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在全省处于“领头羊”水平,“李团”也摇身成长为污染源自动监控领域的领军人物,更培养出了以王猛、厉治、刘方等为代表的一批年轻执法能手。在全国生态环境信息化工作会议上,他代表南京做专项经验汇报
“全市共监控574家企业1562个点位,监测范围包括COD、氨氮、总氮、总磷、pH、重金属、余氯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颗粒物、VOC等多种污染物”,这些数据,李海民总是一口清。
惟其艰险,方显勇毅,惟其笃行,方显珍贵。10月2日至16日,李海民带队南京执法组赴常州开展第四轮“全省环境质量执法保障暨实战比武”,牢记生态环保铁军初心使命,连续异地奋战十五天,坚决完成了省厅交办的执法任务。互查快结束时,他收到弟弟打来的紧急电话,“爸病危,想见你一面”。他考虑到自己作为党员领导干部,而且互查临近尾期,其他同事也都有艰巨的执法任务,便决定等结束后再回去。他扑在一线、亲力亲为、履职尽责,带头成立了临时党支部,组织党员对党旗宣誓,重申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处处彰显出一名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。他带领南京执法组取得了“五个通报表扬典型案例、两位执法人员进入得分前四名、各项执法指标均大幅提升”的优异成绩,获得领导和同事们高度赞扬!
10月18日,接群众投诉反映蓝光睿创新筑小区居民投诉异味,李海民立即组织现场夜查,结束到家已近凌晨。
明日隔山岳,世事两茫茫。拖着疲惫的身子,刚准备躺下,脑子里还盘着明天的工作,紧跟着就接到老家电话,“爸爸刚走了,你咋还不回来” 。有些遗憾终究无法弥补,却在时间的沉底下变成记忆,也总有些人用他对工作、对生命的态度和敬畏温暖了岁月,这种力量温暖而坚定、质朴而厚重。
本期是“生态执法 兴绿建功”党建品牌人物专题的第一期,后期我们将结合实际工作,报道更多常年奋斗一线、默默无闻、朴实无华的生态执法铁军人物。
今日伊始,今后依然。